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养生 > 文章 当前位置: 养生 > 文章

《黄帝内经》之四时养生:四气调神大论篇

时间:2022-02-22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健康导报网    作者:综合 - 小 + 大

   黄帝内经是一本养生的书籍,这本书籍详细的介绍的中医养生的方法,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是一种 非常实用的养生方法,讲究根据人体的不同的体质来养生,对症下药。本篇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,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,达到防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。

    《黄帝内经素问?四气调神大论篇》载:

春三月,此为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;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 夏三月,此为蕃秀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;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 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;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 冬三月,此为闭藏。水冰地坼,勿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极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;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 ……

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;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 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;生死之本也;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 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。从阴阳则生,逆之则死;从之则治,逆之则乱。反顺为逆,是谓内格。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;不治已乱,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己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?



    四时养生之道的核心思想,是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此为顺应天道。总体而言,春天属木,肝属木;夏天属火,心属火;秋天属金,肺属金;冬天属水,肾属水。析言之,有饮食之道、起居之道、动静之道、寒温之道、情志之道、取与之道。

    饮食之道:不论春夏秋冬,都应该饮食有节。具体而言,根据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的思想,春季、夏季的饮食要偏于补阳气,秋季、冬季的饮食要偏于补阴气。有一个身体非常健康的老人,多年来坚持一个习惯:夏天喝温水,冬天喝凉水(常温凉白开)。这是符合阴阳之道的。春夏之际,天地气运属阳,自然状态下,人们容易多出汗,所以要特别注意补充阳气,不可嗜食生冷。秋冬之际,天地气运属阴,自然状态下,人们处于收藏状态,容易产生燥热,此时,尤其注意不可盲目“补阳”,否则,容易导致阴虚火旺,致生痈疽等疾患。当然,这是就阴阳平衡体质的人而言的。如果体质之阴阳有明显的偏胜,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,对症饮食,以收药食同源之功。饮食之道的另一个注意事项,是春季属木,木主仁,宜生而勿杀,尤其要注意少吃荤腥,少杀生。当然,若能做到全年如此,自然最好。

    起居之道:总体的原则是“起居有常,因时制宜。”一般来说,春天、夏天要晚睡早起,秋天要早睡早起,冬天要早睡晚起。早睡不在亥时前,晚睡不在子时后。早起不在鸡鸣前,晚起不在日出后。也就是说,每天晚上9-11点上床睡觉,是比较合适的。每天早上5-7点起床,是比较适宜的。每个人可以形成自己的规律,这个规律,可以遵循四季的规律而有所调整,也可以全年基本固定不变,总体而言,睡足八个小时左右,是比较合适的。午睡可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。

    动静之道:春夏属阳,宜多动。秋冬属阴,宜少动。春为少阳,宜小动,夏为太阳,宜大动。秋为少阴,宜稍静。冬为太阴,宜大静大动不可劳损,大静不可过逸。动静有常,劳逸均衡。夏天多出汗,冬天少出汗。

    寒温之道:春捂秋冻,顺应自然。初春之时,冬季之余寒犹在,不可太早脱掉厚衣服。初秋之时,夏季之余热犹在,不可太早穿上厚衣服。当然,具体情况还要因人而异,以舒坦合适为佳。夏不坐木,冬不坐石。夏天的木头,湿热太重,不宜坐。冬天的石头,阴寒太甚,不宜坐。现代人养生的两个非常大的障碍,是空调和冰箱。空调和冰箱的发明,有其进步意义,但人们很容易用之不当。夏天贪吃冷食冷饮,贪吹冷空调,太过的话,阴寒入里,伤阳太甚。冬天吹热空调,容易中暑,从热屋子出去,又容易受寒。不小心受了这些寒热,都要及时用正确的方法清除,以免后患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体质,如此方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的变化。

    情志之道:要遵循中和原则。《礼记?中庸》云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也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心平气和、安定愉悦,当为情志之常态。喜怒哀乐,有常有度,当发能发,发而不过,收放自如,谓之调和。春季,木主事,若动怒,大伤肝。夏季太喜,伤心。长夏,忧思太过,伤脾。秋季过悲伤肺。冬季惊恐伤肾。不论春夏秋冬,七情太过都有所伤,当若在所属五行主事之季节太过,则伤害倍增。

    取与之道:要明义利之辨。不义之财不可得,非己所有不可取,不论春夏秋冬。具体而言,春天木主事,木主仁,主布施,更加要有布施舍得之心和行。夏天阳气旺盛,要积极进取,多接触自然,多看看外面的世界。秋天阴涨阳消,神气和心志也要开始收敛。冬天天地主藏,心也要收敛,不可驰心外物,贪恋外物,尤其要注意节制欲望、保养精神。

    春季的三个月,是所谓“推陈出新”、万物复苏的季节,自然界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,草木得以繁荣。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,人们应当入夜而眠,早早起床,到庭院里散步,披散头发,穿着宽敞的衣物,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,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舒畅活泼。对待事物,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,提倡:生长,不要扼杀;给予,不要剥夺;培养,不要惩罚。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。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脏,到了夏天,就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,供给夏季成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。


    夏季的三个月,是所谓“草蕃木秀”、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。其间,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,植物开花结果。人们应该夜晚睡眠,早早起身,不要嫌白天太长,抱怨天气太热,情志应保持愉快,切勿发怒,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、容色秀美那样充沛旺盛。夏天阳热旺盛,身体宜应出些汗,使体内阳气能够宣通开泄于外,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。这是对夏天“宜养”的呼应,违反了这个道理,心脏会受伤,到了秋天,就会发生疟疾,供给秋季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。 

   秋季的三个月,是所谓“收容平藏”,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,是万物成熟的季节。天高风急,地气清明。人们应该早卧早起,鸡叫起床,使神志保持安定,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精神要内守,使秋气得以和平,不使意志外驰,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。这是适应秋天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。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,肺会受伤,到了冬天,就要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病,供给冬季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。


    冬季的三个月,是所谓“紧闭坚藏”,生机潜伏、万物蛰藏的季节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大盛,表现出风寒凛冽、水结冰、地冻裂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,应该早卧晚起,一定要等到天光大亮再起床。使意志如伏似藏,像有私好,像心里很充实。好像已经得到满足,还必须躲避寒冷求取温暖,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而令阳气不断损失,这就是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。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,肾脏会受伤,到了春天,就会发生痿厥病,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。


   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,蕴藏其德,永远无尽,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光明清泽,所以永远保持内蕴力量而不会下泄。如果天气阴霾晦暗,不见日月,邪气将乘虚而入,酿成灾害,从而使阳气变得闭塞不通,地气反而遮蔽光明。 云雾不升为精微之气,上天也相应地不降其甘露。天地既然不相交,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。生命不能绵延,自然界高大的树林也会死亡。恶气不散发,风雨不调和,甘露不下降,草木不得滋润,生机郁塞,禾苗就会枯槁。再加上邪风和暴雨的不断袭击,天地四时不能保持其平衡,与常规相违背,万物便都中途夭折了。但是,懂得养生之道的人,能够适应这样剧烈的变化,所以身体没有大病。如果万物都不失保养之道,生机也就不会衰竭了。


    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,那么人体内少阳之气就不能生,从而使肝气内郁而生病变;与夏气相违,太阳之气就不能长,从而使心气内虚;与秋气相违,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,从而使肺生出喘息胸闷的病症;与冬气相违,少阴之气不能藏,就会使肾气消沉而功能衰减。可见四时阴阳,是万物生长的根本。所以圣人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,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,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,就能与万物一样,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。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规律,便会摧残本元,损坏其真实的存在。所以说四时阴阳,是万物的终始,是盛衰存亡的根本。违背了它,就要发生灾害;顺从它,就不会得重病。这样才可说掌握了养生真谛。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圣人奉行之,愚人却不照着去做。要知道,顺从阴阳的消长,就能生存,违逆了就会死亡。顺从它就正常,违背它就会混乱。不顺而违逆它,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抗拒。


    所以圣人不提倡已病之后的治疗,而重视未病之先的防范;不提倡乱形成之后的治理,而重视未乱之先的防范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!假如病已形成再去治疗,乱已形成再去平治,岂不正是临渴掘井、临战铸器,不就太晚了吗?

上一篇:牙周炎的药

下一篇: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第三篇:生气通天论

推荐阅读
健康导报是正规期刊吗.. | 联系《健康导报网》 | 关于《健康导报网》
合作微信ID:jkdbscn  |   QQ:360403972  |  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  |  电话:QQ:360403972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