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-11-19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核心提示:糖尿病已成为困扰很多朋友的“顽疾”,糖尿病一旦在人体“自立门户”,曾经很多爱不释手的美味,便不得不跟它们说“拜拜”,不仅如此,糖尿病带来的多尿症状也让人无所适从,那种频繁往返于卫生间的疲惫与尴尬,那种... 糖尿病已成为困扰很多朋友的“顽疾”,糖尿病一旦在人体“自立门户”,曾经很多爱不释手的美味,便不得不跟它们说“拜拜”,不仅如此,糖尿病带来的多尿症状也让人无所适从,那种频繁往返于卫生间的疲惫与尴尬,那种吃了又饿,好似永远吃不饱的饥饿状态,身体的疲倦乏力,都让人忧心不已,如何巧治糖尿病?一方在手,中医来解忧! 糖尿病古代称为消渴病,传统有三消之分。消水多饮为上消,消谷善饥为中消,渴而溲频为下消。观其标虽为三,但临床不必强分。 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二阳结,谓之消渴。二阳者手阳明大肠主津液,足阳明胃主血气。津液不足发为消渴。”说明消渴与二阳经气有关。 辨消渴当辨气血虚实为要 消渴者,消为肌肤消瘦,渴为津液不足。上消者,心也。烦渴多饮,大便如常,溺多而频。中消者,脾也。善渴善饥,能食而瘦,溺多便闭。下消者,肾也。精枯髓竭,引水自救,饮多溲也多,随即溺下,稠浊如膏。说明三消证与心、脾、肾有关。上消于心移热于肺,中焦于脾移热于胃,下焦于肾移热于膀胱。上轻中重下危。说明消渴之为病是有重点的,不仅病系于脏,亦涉及腑,并不是固定在某一脏腑的。 《医学心悟·三消》:“三消之证,皆燥热结聚也。”《丹溪心法·消渴》:“消渴,养肺、降火、生血为主,分上中下治。”张景岳云:“无论上中下,急宜治肾。”消渴病之治疗,不仅要认清经络脏腑的关系,还要注意气分、血分、虚证、实证之别。气分渴者喜饮冷水,当予寒凉渗利之剂以清其热,热去则阴生而渴自止;血分渴者口干作渴喜热饮,当以甘温酸化以沐其阴,阴生燥除则渴自止。治消渴尚需辨明虚证、实证。如因实火而致津液耗损,治宜降其火,津液滋生,消渴自止。如系阴虚肾水不足,治宜治肾,阴液渐充,精血渐复,渴必自止。 陈老认为,上消初起渴而善饮,口干舌黏,大便如常,小便频数,为肺热伤津,宜滋阴润燥,方宜六味地黄合门冬饮子。中消,消谷善饥,饮食倍,大便干结,是谓中焦燥实,宜用玉女煎。下消,溲频而多或如膏浊,是肾阴销蚀,肾阳亦惫,方用六味地黄汤合金匮肾气丸。 消渴八味丸 生地30克,山药24克,山萸肉9克,知母9克,天花粉9克,地骨皮9克,党参12克,麦冬9克,玉米须30克。 随症加减 (1)高血压:加夏枯草12克,茺蔚子30克,决明子30克。 (2)多食善饥:加黄连3克,黄芩9克。 (3)多饮:加生石膏30克,知母12克。 (4)皮肤瘙痒:加地肤子9克,白鲜皮9克。 (5)阴部瘙痒:加贯众15克,土茯苓30克。 (6)周围神经损害:加金银花12克,连翘9克,绿豆30克,瓜蒌12克。 (7)视力模糊:加青葙子12克,决明子12克,女贞子12克,石决明30克。 (8)浮肿心悸:加冬瓜皮12克,西瓜皮12克,生酸枣仁12克,合欢皮12克,泽泻12克。 (9)尿多如脂如膏:加益智仁9克,桑螵蛸9克,五味子12克,覆盆子12克。 (10)酮症酸中毒:加忍冬藤24克,冬瓜子12克,橘红9克,竹茹9克。 (11)阳气虚弱,神倦乏力:加党参30克(或人参9克),黄芪15克,鹿角霜12克,益智仁9克。 (12)阴精不足,消瘦躁热:加沙参12克,黄精9克,玉竹9克,首乌12克,女贞子9克。 糖尿病治疗医案 李某,男,54岁,教师。1995年4月17日初诊。 近三年极不耐饥,食而后安,一年来无明显原因体重减轻3.5公斤,乏力,易口干,溲长而频,一日解尿十余次,舌红,苔薄黄腻,脉沉弦。此乃肝肾阴虚,脾胃湿热。拟滋阴清热,健脾利湿。 处方:生地30克,山药24克,山萸肉9克,知母9克,天花粉9克,地骨皮9克,党参12克,黄连3克,黄芩9克,麦冬9克,玉米须30克,苍术9克,香附9克,大腹皮9克。 每日1剂,20天后血糖降至6.9mmol/L。后以此方随症加减续服,空腹血糖一直维持于正常范围。 健康导报网址:www.jkdbs.cn 投稿信箱:jkdbs@foxmail.com 联系微信/qq:1823310770
|
上一篇:男性常吃鱼或可防糖尿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