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04-21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原标题: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深度报道(十一):新冠疫情带来的思考 来源:海南发布
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出品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遭遇重大考验。如何筑牢国际和各国国内的公共卫生防护网?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? 4月19日下午,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论坛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》上,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,博鳌亚洲论坛理事、新西兰前总理珍妮·希普利,新加坡前副总理、凯腾控股董事长黄根成,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,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·毛雷尔,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,武田制药湘南健康创新园区负责人、武田制药全球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藤本利夫,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一涛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。
从疫情中吸取的教训
“我们从这场疫情中汲取到的教训,就是早期进行识别,并且要有很好的统计系统,对聚集性疫情进行更好的分析,了解个人的行动轨迹,就能够在疫情传播前尽早消灭,并且要求每个公民都要负起责任来。”珍妮·希普利说到,“现在疫情的规模如此之大,我们更需要的是多边合作,只有这样未来才能真正地成功。”
对于从新冠疫情中吸取到的教训,黄根成表示,首先,加强国内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,早期的识别、检测、控制措施是关键。他说,“我们也是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。之所以出现这么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,离不开新加坡所有公民、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努力。我们必须加强城市的公共卫生应急措施,加强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系统的建立,要不断加强社会和经济网络,以更好地应对疫情,减少冲击。” 黄根成还提到,为了恢复社会的活力,每个阶段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,包括促进就业。此外,也要确保供应链的连通,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的稳定和开放。 “最后一点,国际合作至关重要,只有所有人健康了我们才是健康的,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,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支持疫苗机制的安排。”他说。
彼得·毛雷尔则从国际组织授权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,他说,“首先,我们加强了医疗系统,做了很多预防措施;其次,我们需要公众和社群的信任,我们必须加强这种信任关系;第三,此次疫情显示出我们要加强治理,尤其是医疗系统的治理;第四,应对的速度;最后,不同的情况都有它的具体性,因此一定要在全球框架、具体情况、本地情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要兼顾全球和具体。” “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医药研发,及时给到公众。”藤本利夫则从生物制药的角度提出见解,“此次疫情中我们看到,公司、政府通过PPP的形式责任共担,还提供了设施等各方面的合作。现在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,无论是全球还是地区,都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。我们需要团结各界,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。” 疫情期间要确保供应链的稳定
“我们认为,应对疫情的爆发,需要通过多边机制,尤其是要进行科学的共享。”珍妮·希普利表示。此外她还提出,需要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确保供应链的稳定,使人们获得疫苗。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,但是必须快速行动。 黄根成也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,他说:“港口、机场要保持开放。同时,在机场、港口的工作人员需要得到必要的保护。如果他们倒下了,没有人可以获得健康。所以,疫苗一出现,我们首先提供给这些关键岗位的工作者。在新加坡,我们必须要确保自己的供应链开放。海港和机场都要保持开放,也需要和其他国家保持合作。” 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
“山东制药产业是在全国领先的,山东省在新动能转换中,把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大十大产业之一,并且作为五大新兴产业,一方面要发展好传统的医药产业优势,另一方面是在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方面努力。”孙继业说。
王一涛以澳门为例,强调中华医药的创新理念。他提出,澳门回归以来,历届特区政府都把中医药教育与产业发展作为突破产业瓶颈、实现多元发展的途径之一。那么,怎样通过澳门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和科技交融结合的点,来促进中西药的国际发展?王一涛表示,一是产品,二是产业,三是市场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字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字——“质量”。中医药要走向世界,关键是生产高品质的中医药产品。这就需要为中医药的质量、安全性、有效性、可控性和稳定性找到科学的依据。这种科学依据是我们走向国际、令大家信服的关键。 其次,因为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,种植、加工、制造、流通和进入临床,在这个产业链当中,我们要更好地完善创新生态,完成一个产业真正的创新,建立质量保障体系。
对于中药的研发与创新,黄根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说,新加坡对中医药的发展和研发有额外的举措,政府也为中医药研发以及技能培训专门下发了资金,涵盖了生产和各个流程方面。 需要建立统一的防疫物资标准
疫情期间,当大量的防疫物资走出国门,我们遇到了标准的问题。医疗防疫物资属于医药监管类产品,各个国家有独特的标准体系和监测要求,特别是各个标准和具体指标不尽相同。而标准是所有企业走向海外,实现国际化发展必须跨越的一个障碍。 对此,珍妮·希普利表示,可以通过双边的贸易机制或者协定,以加快标准的互认。也要建立一些科学的依据,以获得公众的信任。 彼得·毛雷尔从国际机构的角度表示,可以提升国际标准、全球标准。当危机尚未发生的时候就做好准备,各国之间也可以互认彼此的标准。此外,疫情期间也有暂时的豁免条例。 “从行业角度来说,我们的确需要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规则。”藤本利夫赞同说,“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。这一切是为了患者,为了健康。现在疫苗还在监管的控制条例下,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一些国际标准,使得这些疫苗和抗疫物资尽快送及患者。这包括创新疫苗的监管条例和机制安排。” 孙继业表示,可以建立一个国际标准。目前各国有不同标准,也有地方标准。从这次疫情来看,没有发生过防疫物资不达标而造成感染的问题。
编辑:张刘洋
|